close

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 飲食書籍推薦



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



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你看到這篇可能跟我有一樣的問題

我不是個身體很健康的人

所以我看過很多本關於健康的書籍

這邊推薦你們一本書 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

看完你會發現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

打破我們很多觀念

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 作者寫得很好

幾乎你要找的問題他都有提到

博客來現在有再做一些折扣

另外還可以超商取貨 便利性很高

對匆匆忙忙的現代人來說

博客來是個直接有效的購書管道!











每天15分鐘,動出孩子的專注力









圖解心智圖,超強記憶術!











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它們是疾病的徵兆,還是正常的生理變化?

頭髮有條紋、眼睛出現閃光、乳頭內陷、舌頭有裂紋、白天腳抽筋、經常打嗝、大便漂浮、皮膚出現腫塊、指甲下長出條紋……等各種身體的徵兆。

身體透過外在徵兆與信號,告訴我們內部的健康狀態。有些看似可怕的徵兆,其實沒甚麼大礙,有些隱微易忽略的信號,卻預示著身體有了嚴重的疾病。

本書將從頭髮到腳趾頭的身體徵兆,詳細告訴你每個器官想要表達的神秘訊息,教你如何解讀身體發出的疾病與健康的信息,把隱藏的疾病線索嗅出來。你可以當自己身體的偵探,先將身體的小毛病挑出來,再判斷是否該去尋找醫生的協助,或是只要改變一下飲食。

當然,你也可以是家人或朋友的最佳健康導航。了解身體徵兆,提早發現疾病,健康無煩惱。本書將從頭到腳告訴你每個器官想要表達的神秘訊息,教你如何解讀身體發出的疾病與健康的信息,把隱藏的疾病線索嗅出來。

本書特色

1. 本書將從頭到腳告訴你每個器官想要表達的神秘訊息,教你如何解讀身體發出的疾病與健康的信息。

2. 您的身體是否有讓您感到難為情的地方,卻又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《解病》包羅萬象的身體徵兆可以為您解答。

3. 各節文章搭配圖片解說,使讀者能更清楚身體徵兆的描述。

4. 備載各種不同的小提醒,從歷史見解到科學依據,以及症狀的預防,提供讀者更多元的資訊。

作者簡介

瓊安.利曼-史密斯 (Joan Leibmann-Smith, Ph. D.)

醫學作家,紐約市立大學博士學位。致力於健康推廣以及婦幼疾病預防,曾獲頒「美國醫學協會(American Medical Addociation)」的「醫學報導獎(Medical Reporting Award)」。

文章見於全國性雜誌,包括《American Health》、《Ms.》、《Newsweek》、《Redbook》、《Self》、《Vogue》,以及各大醫學網頁。
目前擔任「斯特朗癌症預防中心(Strang Cancer Prevention Center)」顧問,以及《國家婦女健康委員會》委員,同時也是「科學作家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)」、「美國醫學作家協會(American Medical Writers Association)」與「美國社會學協會(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)」成員。

賈桂林.那迪.伊崗 (Jacqueline Nardi Egan)

醫藥新聞記者,目前擔任「QD Healthcar Group」副主編、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「專業進修教育聯盟(Continuing Education Alliance)」副主編。曾任《家庭健康 (Family Health) 》雜誌醫學編輯。與利曼-史密斯合著另兩本書籍:《The Unofficial Guide to Overcoming Infertility》(1999)和《The Unofficial Guide to Getting Pregnant》(2005)。

譯者簡介

李文昭

美國肯特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,曾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從事研究多年,現任職於長榮大學生物科技學系。譯作有《寂靜的春天》、《雌性化的自然》等。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原文作者:Joan Leibmann-Smith, Ph. D./Jacqueline Nardi Egan
  • 譯者:李文昭
  • 出版社:晨星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2/03/01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解病:解讀身體病徵的246個信號



柏克萊網路書局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dwardb024b7q 的頭像
    edwardb024b7q

    小藍的生活市集小心得

    edwardb024b7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